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黃金茶寮


      一家三口漫無目的在長沙灣找食肆,  見到黃金茶寮多人光顧, 照理質素應該不差。 果然不錯, 味道十分好, 食物有水準, 賣相也不差, 吃了這麼多東西, 只需 $310, 我覺得價錢合理。









_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2014 翠華聖誕套餐



老公及囝囝己經是第三年吃翠華聖誕套餐,一年比一年貴。
2012年  $ 88
2013年  $ 98
2014年  $108

不知道明年是否 $118 呢?

我是吃不到咁大份的餐, 所以我依然是吃波菜餃豬軟骨米粉套餐, 盛惠 $48 。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地產潮文:層樓會變廢紙?

香港人未必關心香港有否真普選,但一定關心自身的物業能否長升長有。近日有中方官員對英國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Richard Ottaway表示,中英聯合聲明的有效期是由簽署時的1984年至回歸時的1997年,現時已失效。由於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均有保障私有財產權的條文,假如情況屬實,香港物業的私有財產權的法律基礎將會變得極度脆弱,不少港人畢生積蓄很可能付諸東流,後果不堪設想。

中英聯合聲明的附件三和基本法第121條指出,年期於1997年6月30日以前屆滿的已批出土地契約,均只需按土地應課差餉每年繳付租值3%的租金,便可續期至2047年6月30日而不需補地價。假如中英聯合聲明失效,這些土地和樓宇業主可能需要即時補額外地價,對不少業主構成負擔。另原本保障新界丁屋相關土地的條款亦會作廢,新界原居民的土地權益也會大受影響。

基本法就是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列明的方針所制訂,當中第6條保護私有財產權;第105條更保障財產的取得、使用、處置和繼承權,並指出徵用財產的補償應相當於該財產當時的實際價值,這些條文為香港房地產市場的興旺提供重要法律基礎。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該慎重考慮。如今中央政府對法律和契約的信用已經備受國際社會質疑,假如中央政府不及時澄清有關中英聯合聲明失效的言論,將會帶來另一次信心危機,香港物業有可能變成廢紙,而「置業帶來財富增值」的成功方程式將會從此消失。

地產小子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長沙灣潮匯館


       今天一家三口終於可以到長沙灣潮匯館吃晚飯, 何解是終於呢? 因為早前數次經過門口, 但因為人太多, 不想等位太耐, 都無法入內光顧。今天六時多便來攞位, 終於可以試試啦!

餐廳用的是公雞圖案的舊式杯碟,好可愛。


鹵水鵝肉 - 肉質鮮嫩,不太鹹


煎蠔餅 - 一流,多蠔,不會乾,水準很高


蝦棗及蟹棗 - 蝦棗口感不行,有點霉的感覺,好一般。蟹棗不錯,味道及口感都較蝦棗為佳。 $88



涼瓜鍋貼 - 不是甜品,十分好味。涼瓜切細,加入蝦肉(我估計的,無求證) ,味道十分好,一點也不苦。正! $80


這是老公及囝囝吃的芋泥,每人一碗,咁甜的東西,我當然不會入口。老公及囝囝話好好味。



同時叫了兩個白飯,埋單 $409, 老公話好抵食的。
如有機會,下次想再來吃呀!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大棋局:2015大時代 ﹝ 六至十二 + 後記 ﹞

四年前有一張CCTV「群眾喜迎油價上漲」圖名震天下,相信你都睇過。後來被證實係惡搞圖,但今日嘅惡搞圖如古代民謠,互聯網時代觀察呢啲比起睇乜乜民調更加有效。
呢幅圖其實透視着中國將傳統經濟學調轉嚟玩。貨幣有外在值同內在值,內在值反映喺國內價格,外在值反映喺國際間價格,亦即滙率。近十年美國不斷催促中國將人民幣大幅升值,表面理由係因為美國長期貿易赤字,講白啲,即係話中國貨賣得太平頂爛市。但根據J-Curve Effect同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滙率係咪解決到貿易磨擦其實存疑,而且美國長期貿易逆差衍生出派籌效果,美元霸權更加穩固,所以呢個係偽命題。中國知道真正原因,唔肯將人民幣一次過大幅升值,又礙於雙方合作關係,所以出現群眾喜迎油價上漲一幕。
當時中國諗,如果人民幣不得不升,提高外在值對自己冇乜好處,倒不如調轉嚟做,提高內在值。所以中國一面加最低工資,一面減油氣補貼,藉住提高生產成本,而令最終售價提高。咁樣人民幣就算冇大幅升值,已達到美國表面上要求中國貨唔好太賤價嘅要求,既塞住美國把口,亦將所需升值嘅部份留喺國內,稍為補貼平民。
呢個概念香港人應該特別容易明白,當經濟衰退時,一係資產價跌,一係滙率跌。97樓市爆煲但港元滙率唔可以郁,所以經歷六年通縮期。此即前述概念嘅反面。
點解中國要咁樣做?因為八十年代日本嘅教訓歷歷在目。

人間五十年

日本神話傳說太陽神交咗三件神器畀天皇,分別係現存伊勢神宮嘅八咫鏡、熱田神宮嘅天叢雲劍,同埋東京皇居嘅八尺瓊勾玉。代代天皇相傳,意義就好比中國嘅傳國玉璽,所以後來日本人好鍾意用「三神器」嚟形容當代重要事物。
二次世界大戰後全世界百廢待興,需求旺盛嘅背景下各地經濟急速增長,五十年代中日本正處於「神武景氣」時代,出現咗新時代嘅三神器:黑白電視機、洗衣機、雪櫃。現代漢語用「景氣」呢個詞彙形容經濟,係來自日文。
第一波經濟增長由剛性需求帶動,第二波經濟增長就由提升生活質量嘅需求帶動。到六十年代中日本處於「伊奘諾景氣」時代,又出現新三神器:彩色電視機、冷氣機、汽車。當時日本嘅GDP已經超過西德,成為世界第二。就算到今時今日,買電器好多人仍然講究要made in Japan。
可以留意,日本早期經濟增長強勁,主要係靠出口起家,即係賺外滙。當出口需求飽和時候,就會出現轉型困局,尤其製造業。去到八十年代日本累積咗太多錢,而出口開始難做,轉型成為內需嘅過程中就容易出現炒風。凡係生意難做,賭場就旺,呢一點同樣香港人特別感同身受。九十年代香港製造業越來越難做,漸漸地大量廠商發覺做咩生意,不如賣廠賣地炒樓賺得仲快仲多,最終導致97樓市爆煲,日本都係一樣。
就喺呢個時候,美國提出似曾相識口號:美國嚴重貿易赤字,美元太強,日圓、德國馬克太弱,日圓應該大幅升值。喺1985年,以美國為首嘅五大國,包括日本、英國、法國、西德喺紐約廣場飯店開秘密會議,檯底下講掂數返去一齊做世界,喺外滙市場狂掟美元,做低美元口價。結果《廣場協議》後由原本250日圓兌1美元,三個月升到200日圓兌1美元,一年後更升到150日圓兌1美元。
但美元跌得太快引起國際市場大幅波動,終於1987年各國頂唔順,五大國連同加拿大,又喺巴黎羅浮宮講數,要一齊制止美元向下碌。當時美國其實可以用加息嚟緩和美元貶值,但美國又怕再加息影響經濟,所以就叫日本減息。同樣招數今日可能重現,歐洲已經開始買債,如果逼到中國減息,美國加息時間就可能延後。
日圓大幅升值後日本人赫然發覺買嘢越來越平,法國蒙田大道高級奢侈品商圈成街都係日本人,個個一袋二袋咁掃;將當年偷襲嘅珍珠港夏威夷買落嚟,島上八成商場、餐廳、酒店、度假村都係日本人開,年年去夏威夷度假嘆世界。日圓升值出口生意難做,加上減息,史無前例嘅全民炒樓狂潮湧現,無人相信土地會貶值,將樓同地按完再按有賺無蝕,當時東京二十三個區嘅地價夠買起全個美國。散戶買名牌,大戶買資產,三菱買起紐約洛克菲勒中心一半、SONY買起荷李活哥倫比亞電影公司、PANASONIC買起美國環球影業,剎那間日本人自信心返晒嚟,所有人都認為日本時代終於來臨,報紙頭版社論係要買起成個美國一雪前恥。
一個恥字,羈絆一個民族嘅命運。好多人唔知道,靖國神社最深處密室其實係供奉一把武士刀。日本呢個民族對事情有無法言喻嘅執着,而呢種執着,往往容易被人引導去想你到達嘅目的地。(待續)



辦公室嚟咗個新同事自卑又自大,經常針對其他人,無論係茶水間女同事嘅耳語定後樓梯男同事嘅高談,條件反射可能都想挫一挫其銳氣。但有個人同你講可以調轉嚟做,嗰位仁兄就係三千年前吳國嘅孫武先生。
二戰時美國對各國嘅民族性着手研究,其中搵嚟人類學家潘乃德(Ruth Benedict)研究日本,寫咗一份好出名報告,就係後來嘅《菊花與劍》。呢本書概括咗日本人兩大特性:矛盾、恥感。
日本二戰失敗嘅轉捩點可以話由偷襲珍珠港開始,所以八十年代經濟起飛第一時間係去買起夏威夷。但美國面對日本呢種大規模經濟入侵並無特別阻止,反而傳媒更加配合高唱日本時代已經來臨,呢股高漲氣氛一直持續到1989年12月29日,該年最後一個交易日。

金融戰爭卑而驕之

當日,日經平均指數升到38957.44點,係歷史上會當凌絕頂一刻。38957.44點如曇花一現後,日本人就再冇見過呢組數字出現係交易板上。1990年第一季日經跌穿30000點,同年末逼近20000點,到1992年已跌至近14000點。二十五年後嘅今日,日經指數仍然喺呢個水平上徘徊。隨股災而來係樓市崩潰,日本從美國買下嘅資產,最後要斬倉賤價賣番畀美國。
個問題出喺邊度?用五段話你就能明白。
-1美元最初兌250日圓,拎住100億美元去日本,可以兌25000億日圓;
-25000億日圓炒日本股、日本樓,到1989年假使升值一倍,賬面值已經50000億日圓;
-《廣場協議》後美國要求日圓升值,為方便解說取其約數,假設日圓升值一倍,1美元只可以兌125日圓;
-最後外資開始拋售日本資產,股市、樓市見頂,50000億日圓可兌400億美元班師回朝;
-100億美元入場,拎400億美元走,完全空手入白刃。
美國呢場合法打劫,將孫武「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發揮得淋漓盡致。
睇到呢度相信你已明白,點解中國唔肯畀人民幣大幅升值,就係唔想重蹈日本覆轍。但中國經濟開始走下坡,人民幣有貶值壓力;呢個時候日圓大幅貶值,中國出口更難做;同時美國停QE,準備加息,美元轉強;人民幣匯率如果唔能夠保持偏強態勢,美元萬劍歸宗情況下,容易引發外資離開中國;中國又怕人民幣太強重蹈日本覆轍。可見每一着都係睇住中國關節位嚟打,見你每每想調轉嚟做時就專攻你之不得不救。
十七世紀意大利政治哲學家維科話歷史係螺旋形前進,意思係歷史總係喺度重複,但每一次嘅高度都唔同。馬克思嘅歷史唯物辯證法有相同睇法,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而呢種矛盾係推使人進步。歷史會因矛盾而從正、反、合嘅形式進行,套用前述例子可理解為當出現一件事後,吸收教訓,為避免重蹈覆轍,會做相反嘅事;做相反之事又會衍生出其他問題,而令到事件走返去同原本非常相似嘅地步,但情況經過正反相合,縱然相似,高度已唔同。
所以列寧話內容前進,形式復歸。西方人第一次聽可能會頴晒頭,但中國人一聽就明白。毛澤東點解咁多主義唔揀而要取馬克思為用,因為佢明白呢套嘢同中國人嘅太極觀太相似。
一方面中國經濟有步日本後塵之虞,另一邊廂俄羅斯亦面對如八十年代油價崩潰嘅困局。石油係俄羅斯經濟命脈,52%財政收入來自石油同天然氣出口。近期油價不斷破底,盧布不停貶值,俄羅斯央行10月30日公佈嘅外匯儲備已跌至4391億美元,終於10月31日俄羅斯一次過大幅加息1.5厘保匯率。歷史循環驚人地相似,係巧合?(待續)


國際油價不斷破底,亞歐𥧌會後俄羅斯總統普京直接話「陰謀隨時都在上演。如果油價繼續維持在每桶80美元左右太長時間,全球經濟可能會因此崩潰。」呢段話出自年輕時專門從事間諜、情報任務嘅普京,別有一番意味。
蘇聯KGB特工出身嘅普京,可以話前半生都同陰謀、地下工作分唔開。作為OPEC外最有影響力嘅產油國,俄羅斯今日嘅財政係以大約每桶油100美元為預算,執筆時油價已跌穿80美元。面對咁嘅困局,相信已勾起普京三十年前一段回憶,當年嘅普京,未夠四十歲。

石油戰爭揭幕

近代出現過三次石油危機,第二次發生喺1979年,伊朗出現伊斯蘭革命,冇幾耐又爆發兩伊戰爭,油價一度升至41蚊。
時代嘅變動可以將一人一國推至頂𥧌,亦可以將其踩至地底。西方國家因為能源危機要慳電,造就咗東方香港一個人物,就係造風扇起家嘅劉鑾雄先生;同期五千公里外一個國家,亦因為係產油大國而受惠,嗰個就係蘇聯。
冷戰時期美蘇對峙,二分天下,美國因為能源危機經濟受打擊,蘇聯反而呢個時候搶灘成世界第一產油國。美國表面上冇計,但其實已經係到計緊數。1977年CIA出咗份報告《The Impending Soviet Oil Crisis》,蘇聯嘅石油產量八十年代初會到達頂𥧌,之後就會碌落嚟。
一個大國,一個以石油出口為主嘅大國,如果計到數知其石油產量即將見頂,用咩方法可以搞掂對手?其中一個方法,就係幫佢谷大條數,當對家條數谷到頂時,而石油出口開始下跌,只要呢個時候國際間有人大幅拋售石油,蘇聯就會玩完。
終於1985年,美國盟友沙特將石油出口由每日200萬桶一下夾到1,000萬桶,油價當堂打到去10蚊邊水平,蘇聯因為油價大跌每年要蝕過百億美元。1986年CIA再出報告《Implications of the Decline in Soviet Hard Currency Earnings》,油價低企,想頂油價減產的話,意味蘇聯要用非常多嘅油去換非常少嘅美元。
美國目的已達到,當你以為美金好好搵時,一反手要你用大量資源去換佢印出嚟嘅銀紙,趙孟能貴之趙孟能賤之,就係呢個意思。
今日嘅俄羅斯領土雖然細咗,但體質方面已大有改進。俄羅斯現時有4,000億美元同1,000噸黃金儲備,債務佔GDP比重亦只得10%,環顧四周欠債纍纍嘅國家,俄羅斯顯然健康得多。
俄羅斯真正嘅問題,係經濟上太過依賴石油同天然氣出口。俄羅斯嘅預算報告,預測2014年收入約13.57萬億盧布,其中石油同天然氣相關收入約6.5萬億盧布,佔收入差唔多一半。根據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計算,如果油價維持喺90美元,2015年俄羅斯財政收入就會減少1.2%;油價要維持喺104美元,俄羅斯先可以維持收支平衡。
橫睇掂睇,今時今日石油戰都難達到八十年代效果,而現時環境有一個最大改變,就係美國都即將成為石油出口國,醉翁之意,可能不在酒。花旗銀行最新嘅報告《The Rapid Rise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a Global Energy Superpower》,估計正常情況下美國2020年會成為淨原油出口國,而樂觀嘅,可能2018年。但出口石油呢個市場,美國算係新仔,所以今次石油戰,非常大可能係一次搶market share嘅部署。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局公佈數據,全球五大石油淨出口國,分別係:沙特,886萬桶(每日.下同);俄羅斯,720萬桶;阿聯酋,254萬桶;科威特,234萬桶;伊拉克,224萬桶。美國雖然油產量達1112萬桶,但每日消耗1849萬桶,每日仍然要輸入737萬桶,但隨住頁岩油開發,全球能源市場可能翻天覆地。
問題就係呢到,其他老大哥論資排輩,坐係到食呢口飯幾十年,美國要插隻腳入嚟就代表有人要走。唔同地方嘅產油成本唔同,油價一路跌就等同一場淘汰賽,情況就好似香港都有報紙戰,報紙賣1蚊就會頂死一兩間。現時距2018年只有三年,開始做嘢差唔多。(待續)

除非有美國咁嘅國力,否則要人指定用自己嘅貨幣做買賣好難。咁樣嘅情況下有乜方法可以令人唔用人民幣唔得?關鍵就係所賣嘅貨要全世界都冇而中國有,嗰樣就係中國資產。滬港通,就係賣中國資產。
或者你醒唔起,QFII係台灣發明,滬港通有冇得炒,可以參考一下台灣。台灣股票由1983年喺紐約交易所掛牌ADR引入外資開始,到1990年推出QFII,再到2003年取消QFII配額制,最後2005年全面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成個過程23年。

滬港通有冇得炒?

亞洲四小龍呢個名現時已好少人提,出現得最多係八十年代,亞洲國家嘅黃金時期。西方先進國家因為發展成熟,地價、人工等成本太高,好自然地搵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日本、亞洲四小龍都係呢個背景下迅速冒起。
同日本經歷相似,台灣股市、樓市一直旺到八十年代尾,就喺呢個時候,台灣出現「無殼蝸牛運動」。發起人係一個小學老師,運動後佢想參政失敗,淪落到喺街邊賣鍋貼,呢個人就係香港都會見到嘅某鍋貼連鎖店創辦人,但暫不贅,稍後另文再談。
當社會上出現呢種大型抗議往往也就係景氣見頂或見底時候,1990年2月12日台灣加權指數升到12682點後開始向下碌,碌到10月2485點先見底,係導致台灣不得不加快開放嘅原因之一。同年底,台灣推出QFII。
1996年台灣開始畀資本自由流出,MSCI新興市場指數計入台灣股市50%市值。1997年台灣再開放期貨市場畀境外投資者,2003年取消埋QFII配額制,2005年MSCI新興市場指數計入台灣股市100%市值。
從台灣發展路程去睇,自1990年見歷史高峯後,台灣股市上上落落,隨後都係10000點左右就見頂,指數上睇,似乎幫助唔大。但台灣股市2005年全面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時,市值約140,000億台幣;而截至今年11月14日,市值258,626億台幣。
畢菲特曾經講過,當股市市值同GDP比超過100%就要小心。台灣現時比率係170%,美國126%,而中國近年都徘徊50至60%。就咁睇,中國似乎低水,但唔可以用太老實眼光睇中國股市,上完市老細「着草」,盤數真假又估佢唔到,莊家圈錢坑殺玩到你渣都冇,先有今日咁嘅結果。
不過滬港通應該有得炒,唔係因為中國股市低水,而係時勢所逼大陸唔炒唔得。中國苦惱緊要唔要減息,美國又萬劍歸宗,驚減息外資離開。中國經濟開始走下坡,要刺激經濟就要壓低市場嘅融資成本,股市旺可以恢復融資角色。所以搞番旺中國股市相信已經係國策一部份,個場唔旺佢都要自己搞旺引你埋去。
其次,滬港通亦可以達到執靚自己套制度效果。閂埋門自己玩時可以亂嚟,打開門要人嚟就變成一種競爭,市場力量下,太亂嚟嘅自然會慢慢被淘汰走。更重要係,買內地股票一定要用人民幣。只有養大中國股市個池,養大外國人用人民幣嘅胃口,中國先可以加大人民幣嘅影響力。(待續)

終於,中國減息。
過去半年中國不斷用各種定向放水方法向市場貼現,就係唔想郁大政策,包括全面減息同減存款準備金率。但搞咗半年都係唔掂,今次減息釋放了一個訊息,利率市場化繼續推進。
利率其實係一種篩選,個市有得做時,最強競爭力者可以畀最高嗰口息。當一個國家要用到減息去刺激經濟時,反映個市普遍已冇得做或好難做,毛利率越來越低。中國一個特殊情況係,大企業可以借到錢,但細企業好難借。細公司去借錢,銀行驚你着草;大公司先有得借,因為大公司多數同國企有關,老闆着草中央會揹。
所以經濟轉差時更加要打貪,貪污係一種生產成本,等同以溢價去生產一件貨,但溢價唔會體現喺件貨質量上,賺錢自己袋,蝕錢國家揹。當個市開始難做,日紙、韓紙等亦大幅貶值頂爛市時,打貪就係釋放盈利同將枱底經濟納入稅收範圍。
當減息消息一出,市場焦點即集中喺減息,但其實單係今個月,內地公佈了多項措施。

(一)減息

今次人行減存款息口0.25%至2.75%,但上浮區間由1.1倍改為1.2倍,其實係朝三暮四定朝四暮三嘅問題。原本存款息口上限係3%X1.1=3.3%;現時2.75%X1.2=3.3%。由於內地銀行都面對存款流失問題,存款息口一般畀到頂,所以結果都係3.3%,可以話無分別。
而貸款息口減0.4%至5.6%,減幅比存款息口大,正路嚟講銀行息差會收窄。但銀行可以郁上浮區間,係咪跟足要等市場決定。
同時,將存貸基準利率期限級別簡化,存款方面,冇咗五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貸款方面,簡化為一年以內(含一年)、一至五年(含五年)同五年以上三個級別。
所以今次減息,係一種放權,畀銀行更加多自主權,根據市場狀況嚟睇餸食飯,亦即部署緊利率市場化。

(二)增加存貸比彈性

現時內地銀行根據《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存貸比係75%,即係收100蚊最盡可以借75蚊出街。但近年內地銀行存款流失,其中一個原因係餘額寶呢類新產品同銀行鬥搶存款。存款越少,可以借出街嘅錢就越少,要壓低社會上嘅融資成本,其中一個方法就係將餘額寶呢類產品計埋入一般性存款,民生銀行估計咁樣做可以釋放7.4萬億人民幣信貸。
中國所有呢類分數式規定,從來都係玩定義。貸款係分子,存款係分母,將某啲貸款唔當貸款,將某啲唔係存款當係存款,就搞掂。情況就如《九品芝麻官》蔡少芬賣藝不賣身,徐錦江話玩完佢唔畀錢咪唔係賣。

(三)資產證券化

人行公佈減息前一日,銀監會都出咗條《關於信貸資產證券化備案登記工作流程的通知》,話「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將由審批制改為業務備案制」,其實即係放鬆。簡單嚟講,審批制係交上去等批,唔批就冇得做;備案制係銀行可以先做,做完先備案。將資產證券化係國際大勢所趨,有利資產流轉同抵押融資。
講咁多,原理都係一個,就係經營環境轉差要壓低借錢嘅成本,生意先有得做落去。近代央行管理市場嘅招數嚟嚟去去都係兩款,一係Taylor Rule,一係McCallum Rule,前者郁價,後者郁量。減息係郁價,可以預期,之後內地好大機會郁量,例如減存款準備金率。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任何國家減息都容易引來貨幣貶值預期,不過對大戶嚟講,名義利率唔係最重要,重要嘅係實際利率。美元萬劍歸宗,油價下跌,大宗商品下跌,有利美國將加息周期延後,美國出錯機會就細。但只要中國調轉嚟玩,牌面減息但保持實際利率正數,就可以喺芸芸實際負利率大國中跑出。(待續)


人民幣國際化最重要嘅關鍵係,點解其他國家要人民幣做儲備。此道能破則成其大業。一隻新興貨幣要登上國際舞台好難,但如果同你講人民幣與美元價值一樣,人民幣就有得玩。
港紙之所以可成為國際流通貨幣,其中一個原因係港紙兌美元滙率穩定,揸住7.8港紙等於揸1蚊美元,你有信心呢7.8港紙隨時可以換成美元。就如當年美國曾經承諾只要你揸住35美元,就可以去央行換1盎斯黃金,所以我哋叫美元做美金。
過去睇一隻貨幣嘅價值係睇其成色、含金量,現時則睇含美金量。我哋對人民幣嘅印象一般係因為過度濫印,尤其中國M2已接近120萬億人民幣。但如果又同你講拆開條數,人民幣含美金量其實非常之高,會唔會好似包龍星咁嚇到咳咗個膶出嚟?

人民幣拆數 含美金量高

先列幾組數字出嚟。
1.中國外滙儲備3.89萬億美元(9月末)
2.外滙佔款29.53萬億人民幣(10月末)
3.狹義貨幣M1餘額32.96萬億人民幣(10月末)
4.廣義貨幣M2餘額119.92萬億人民幣(10月末)
自94年大陸滙改開始,美元兌人民幣大約係8蚊至6蚊,取其中位即7蚊。中國外滙儲備係3.89萬億美元,乘7等於27.23萬億人民幣,就同M1差唔多。即係話,中國嘅基礎貨幣含美金量,其實非常之高。
以上為方便說明,先用最簡單方法講出概念。其實睇美元兌人民幣歷年平均滙率,將外滙佔款除外滙儲備就差唔多,即7.6。而因為中國嘅貨幣發行制度,M1條數本身包含外滙佔款。
其次係貨幣乘數問題,銀行收存款後唔可以全部借晒出街,例如存款準備金率係20%,即收100蚊存款可以借80蚊出去;80蚊又存去另一間銀行,再借八成出去即64蚊。如此不停重複,最後100蚊會創造出500蚊賬面數。中國現時存款準備金率,大型金融機構20%,中小型金融機構16.5%,理論上貨幣乘數係5,但實際係4左右。外滙佔款29.53萬億人民幣X4=118.12萬億人民幣,就同M2差唔多。
中國M1含美金量非常之高,M2算唔算濫印?美國截至11月17日嘅數字,M1係2.84萬億美元,M2係11.56萬億美元,以滙率6.15兌成人民幣,即M1係17.5萬億人民幣,M2係71.1萬億人民幣。如果就咁比較,中國印錢似乎太多。但美國M2同M1比例係4.07倍,中國係3.64倍,雖然中美貨幣定義略有不同,但總體上差唔多。
所以人民幣國際化攻堅處係要向外推銷人民幣含美金量非常之高,拍吓其他國家膊頭同佢講儲人民幣同儲美元差唔多,再醒啲着數過佢,人民幣先有望成為儲備貨幣。但以上一切都係基於一樣嘢:滙率。當年美國搞掂日本,係玩樓市+滙率;搞掂蘇聯,係石油+滙率。一旦美元萬劍歸宗,美元升而人民幣跌,上述死數就唔係咁計。
中國明顯洞察到危機所在,人民幣國際化步伐越來越急,每三幾個月就推一項新措施,盛傳出年初就會搞存款保障制度。共產黨係信馬克思,馬克思嘅唯物辯證認為量變會導致質變。當你有400億美元儲備時對個世界冇影響,當你有4,000億儲備時對世界都冇影響,但當你有40,000億儲備時,美國一覺瞓醒發覺你已成為美元體系一部份,要切除唔得,唔切除又唔得,蔣介石如果翻生,當有同感乎?

2015之所以係大時代,因為我哋正處於世界權力再平衡時期。重新審視一下現正進行及即將出現嘅事件:
─美元升值、加息預期形成,萬劍歸宗蓄勢待發;
─人民幣搶攤國際化,無論股市、經濟、政治,近期中國每一樣嘢都夾硬嚟,八百里加急;
─日圓以賭命形式貶值,向全世界頂爛市;
─歐盟籌備明年第一季QE,準備加入貨幣戰行列;
─美國、OPEC、俄羅斯石油混戰,用絞殺嘅方法睇吓邊個最先頂唔順;
─俄羅斯面臨如八十年代蘇聯覆亡困局,每日燒外滙,債務違約危機正在倒數。
其中最重要嘅,係人民幣國際化,因為人民幣國際化,就意味向二戰以來美國揸莊嘅國際貨幣體系挑戰。任何一個政府都會因為「Parkinson's Law」不斷作出無謂嘅擴充,美國坐上鑄幣稅莊家位後亦然,而維持呢種格局係需要巨量成本。所以美國騎虎難下,而人民幣國際化將直接衝擊呢個格局。

支付貨幣排名搶灘

至於人民幣國際化嘅衝擊力,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睇。
根據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統計,全球二十大支付貨幣之中,人民幣過去影都冇,但截至今年9月,已經跳到上第七位(見圖)。人民幣由進入二十大開始就急速爬升,勢頭似乎大好,但此刻其實已達樽頸位。
二十大排名榜只需睇頭四個,第一位美國佔約四成,然後歐元三成、英鎊9%、日圓3%,四國加埋已超過八成,其地位幾乎係牢不可破。換句話,要插入前二十大再跳級容易,但要躋身四強好難。
但留意二十大支付貨幣中,港元亦排第九。假如將來港元同人民幣因某啲原因合併計算,就已經同日圓睇齊,甚至取而代之,可見香港之重要性。所以你會見久唔久有人出嚟唱港元應同人民幣掛鈎,唔係唔可以,係時候未到。
進入二十大,對手係經濟體較小嘅國家,但當逼入第四位,要再上,就意味要向頭三位直接爭佔有率。美國以抽天下之鑄幣稅維持其領導格局,所以呢方面,係唔會讓亦無可能讓。

下一步決戰紙黃金

如無推斷錯,中國下一步就係向紙黃金埋手。紙黃金唔係指一般非實金買賣,而係指一樣非常重要但非常少人提嘅野:IMF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
SDR1969年面世,係一種記賬單位,亦係一種國際支付特殊手段。簡單地講,IMF分配SDR畀各國,當某國出現貿易逆差時,可以用SDR換其他成員國嘅外滙、自由兌換貨幣,再找數。所以SDR雖然唔係貨幣,但因其流通性及認受性,同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可以作為各國儲備。而且,對本國貨幣唔能夠自由兌換嘅國家而言,SDR顯得更加重要。
經過多年執位,SDR現時權重由四隻貨幣構成,分別係美元、歐元、英鎊、日圓。相信你已留意到,同前述SWIFT頭四位嘅國際支付貨幣排名如出一轍(見表)。
上述權重以每1 SDR計,即係話一個SDR,包含0.66美元、0.423歐元、0.111英鎊、12.1日圓。折換成美元的話,1個SDR就=1.456755美元。
SDR每五年執一次位,下一次係2016年1月1日。中國如果要正路地靠貿易、滬港通、發債去谷大人民幣使用量,隨時十年廿載都未掂。但SDR提供一個捷徑,假如人民幣可以逼入成為權重貨幣之一,人民幣無端端就會成為國際間自由兌換貨幣。
天下鑄幣稅莊家之位,任何一個國家都覬覦,差在你係接受現狀,定敢於挑戰成規。美國高唱眾國衰退時自己經濟復蘇,頁岩油多到準備出口,Petrodollar回流,萬劍歸宗;中國話自己股票牛市重臨,人民幣國際化遍地開花,有錢入嚟齊齊搵,乾坤大挪移。閼與之戰時廉頗、樂乘等趙國老將都認為地勢太過險狹,冇得打。惟獨趙奢力排眾議,認為狹路相逢,如兩鼠鬥於穴中,邊個大膽邊個贏。2015,就係狹路相逢嘅時代。(全文完)



懸空綁一條蘿蔔喺驢仔眼前,驢仔會不斷追趕蘿蔔,但永遠咬唔到。通脹,就係我哋嘅蘿蔔。
去睇樓,經紀第一句實講:「唔貴喇陳生,你睇吓樓下茶餐廳,仿西班牙黑毛豬唐喬凡尼午餐肉配多瑙河畔野山鳳凰煎雙蛋飯加咗幾次價,樓價點會唔升?」如果銀行發現你有多餘錢,姐姐仔實係用林志玲語氣講:「李生,同你介紹番吖,呢隻產品保本又升值唷。」
似乎,我哋每日四方八面都接收一個訊息:「銀紙貶值,買嘢啦!」

通脹與大蕭條

通脹係咩一回事?貨幣學派解釋最直接,印錢太多,通貨(錢)多於經濟活動所需。經濟解釋唔一定係外國專利,古代中國嘅說法更有意思,《史記》叫呢種現象做錢薄物貴。錢太多,所以薄,購買力就跌。
凱恩斯因為從政府角度睇,所以凱恩斯學派多一點為政府說項味道,將通脹加入需求帶動同成本帶動兩種。前者意謂多咗需求,產量不變嘅情況下,價會被搶高;後者則指麵粉貴咗,所以貨品會貴。
仲有其他解釋,此處從略,但無論邊一家說法,印錢權力不在你我,所以控制通脹嘅責任在政府。於是我哋需要回歸現代經濟嘅三波浪潮,去審視呢五年來人類史上最大規模嘅貨幣系統實驗QE究竟有冇效。

活在第三波臨界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百廢待興,實質需求旺盛,經濟復蘇為第一波。
要買嘅都買晒,人工就得咁多,商家跟住點賺錢?分期付款喺二十年代首次正式大規模使用。用金融或會計嘅角度,分期付款就係將未來嘅收入提早折現,打入商家當下賬面上。用透支未來嘅方法夾增長為第二波。
由於透支過度,產能過盛,加上後來各國央行決策錯誤,做成二十年代末嘅大蕭條,而大蕭條後嘅經濟困局引發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後世界經濟重複第一波及第二波浪潮,我哋學精咗,第二波後點樣維持增長?就係浪費。過去一部電視用十幾年,現時年年出新款引你買,你唔買部電視三年都會自動燒。用浪費增加汰換率維持經濟增長為第三波。
但凡事有盡頭,浪費到盡後,仲有咩方法?通脹。只要通脹穩定地維持每年3至5%,所有人都會為忙於追逐蘿蔔而唔得閒理咁多嘢,天下則無事。透支未來同浪費喺複利率威力下顯得越來越唔重要,漸漸被湮沒。我哋正處於呢個階段,也就係第三波之末段。
稱其為末段,因為呢套嘢似乎都即將失效。執筆時紐約期油57.8;芝加哥農場三寶,粟米407.5、黃豆1,047.25、小麥606.5;紐約棉花60.54;東京橡膠195.9;倫敦白糖390.4。全部價格都跌番去QE前口價。美國通脹升唔起,歐洲面臨通縮,中國疑似通縮,日本向來通縮,唔係印咗錢咩?
五年前我哋因為害怕大蕭條重臨用印錢嘅方法頂住,但五年後我哋又再重新面對如大蕭條前原材料急跌、產能過盛夾擊。人類史上最大規模嘅貨幣系統實驗QE,究竟可以醫病,定係如嗎啡咁只能止痛,好快就會知道。但歷史話畀我哋知印錢係唔可以逃避循環,如果印銀紙可以解決一切,昔日羅馬帝國唔會滅亡,國民黨唔會敗走台灣,津巴布韋應該係一流強國。
 
Mr. Tregunter
註:作者為《地利根德閣》blogger,著作有《樓市撈底攻略》

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大棋局:2015大時代 ﹝一至五﹞

10月開始,如無意外美國將會停QE。
人類史上最大規模嘅貨幣系統實驗將正式進入第二階段。就係呢個時候,彭博大宗商品指數破五年低位,粟米、黃豆、小麥、大豆油全部破近四、五年底。冇嘢比呢個現象更具象徵意義,因為五年前係QE時代之濫觴,所有人都信奉印銀紙應該令一切越來越貴,但五年過去,大宗商品破底,歐洲徘徊通縮邊緣。如果印銀紙可以解決一切,昔日羅馬帝國唔會滅亡,國民黨唔會敗走台灣,津巴布韋應該係一流強國。

鑄幣稅搶錢

要明白印銀紙帶嚟嘅問題要先明白鑄幣稅概念。舊時用硬通貨時代,皇帝發覺唔夠錢使就將錢偷偷回收,熔咗佢溝入其他平價雜質,得到嘅金或銀自己落格,呢個就係鑄幣稅。
又或者發行大面額貨幣嚟填數。三國時期劉備入川發覺唔夠錢使,劉巴醒條橋畀佢,就係鑄「直百錢」,意思係一個直百錢頂得上漢代一百個五銖錢。結果幾個月過去,劉備政權府庫充實。
無論係溝淡貨幣嘅含金量定用大面額貨幣搞通脹,效果都係一個,就係掠奪百姓嘅民脂民膏。共產黨老祖列寧一早看透世事,連當今貨幣系統奠基人之一凱恩斯都要引用列寧一番話:「顛覆資本主義制度最好嘅辦法就係令貨幣貶值,通過連續嘅通貨膨脹,政府可以靜靜雞咁沒收百姓嘅財富,加劇貧富懸殊……一百萬個人入面亦唔見得有一個人睇到蠱惑所在。」
但隨住時代進步,平民百姓已經醒水,當聽到政府要印錢嘅時候,第一時間衝去擁抱實物同資產。大戶知道政府玩乜所以湧去買國債,平民見勢色唔對亦湧去買樓。
同樣係10月,歐洲好大機會開始歐洲版QE。有一種睇法認為,美國QE完後歐洲QE,歐洲QE完另一個大國QE,透過接龍嘅方法走數並逃避歷史嘅循環。
天下間有冇咁筍嘅事?(待續)

歷史已經證明濫印銀紙會亡國,但當今世界有一個國家可以。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
我哋去日本玩,要將手上嘅港紙換日圓,先可以喺當地買嘢。做生意一樣,入日本貨,要先換日圓,或者過一浸美金,然後再找數畀人。全世界所有國家都係咁,唯獨有個國家唔係,果個就係美國。美國同日本做生意,係找美金畀你;同中國做生意,都係找美金畀你。全世界只有美國,喺入口資源嘅時間同時將自己嘅貨幣輸出,於是佢就可以玩晒,可以印錢嚟買嘢,但其他人唔可以。
三十年代美元同黃金掛鈎,所以我哋叫美元做「美金」;七十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同黃金脫鈎,我哋嘅貨幣系統進入咗無錨貨幣時代。所謂無錨嘅意思係世界各國以美元為錨,講白啲,即係美元係莊,所以炒外滙九成都係以美元報價。


美元霸權拿揑技巧

美元雖然表面上玩晒,但美國對美元霸權嘅拿揑係十分有技巧,有一張圖表達得好清楚。
圖中三條線分別代表美國嘅名義GDP、實際GDP同聯邦政府總債務。美國因為越戰赤字嚴重,終於係七十年代取消金本位,自此美國債務就開始飆升,但債務同GDP亦步亦趨,而且債務一直比GDP略少。關鍵轉捩點係2012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超過實際GDP,留下退市伏筆。(實際GDP以2009年嘅價格作為基數,即QE前之價格)
貨幣系統講到最後,也就一個「信」字。美國一直保持債務唔超過GDP,用意十分明顯,就係表達畀其他國家聽佢信得過,情況好似做生意去銀行借一千萬,銀行話要審批,生意佬就話:「我年年營業額過千萬,借你一千萬點會還唔起呀。」
QE乃應急之策,而非長久之策,就算連坐鑄幣稅莊家位嘅美國都明白,無了期過度印錢最終只會引來反檯。大部份人對事情嘅判斷都只係將現況延續,今日股市升,就覺得聽日多數都升;近兩年都QE,就認為將來都係QE。近幾年各國金融政策將價格曲線壓平,孳息曲線壓平,波動率壓平,用一句話概括就係buy time。事實上美國成功買咗五年時間,係時候再教育一下各國要分莊閒。
過去幾十年美國為咗可以印更多嘅錢保持一哥地位,不斷教育各國要儲美元。1997年索羅斯橫掃東南亞,教導我哋當國家嘅美元儲備唔夠多時就會有咁嘅下場。結果十七年過去,有一個大戶累積咗除美國外比所有人都要多嘅美元。
毫無疑問鑄幣稅係一種合法打劫。當美國着起西裝擔雪茄步出大門,掩住半邊咀笑以為人人中伏時,忘記咗眼前呢個將西褲揄上肚腩咬住口雲南小熊貓嘅大戶係咩出身。
棋逢敵手,就在2015。(待續)
夏慤道發出催淚彈第二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宣佈人民幣兌歐元喺銀行間外匯市場可以直接交易。
人民幣要國際化,香港嘅角色非常重要而且係首位,因為人民幣唔可以自由兌換。外匯進入中國後要交畀央行,機構可以自己留部份,叫做「外匯留成」,一般可保留25至30%,部份如軍工部門可以留100%。
冇上繳嘅外匯喺金融機構之間流傳,就叫銀行間外匯市場,中間要經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交割。所以呢個係一個在岸市場,如果在岸嘅歐元唔夠多,實際作用就唔大,定價或會因為交投太少而同國際牌價有差距。2014年上半年全球人民幣兌歐元交易額係1,104億元人民幣,兌美元則達到12.2萬億元人民幣,估計歐元在岸交投量唔會大。
近年人民幣國際化嘅步伐越來越快,點解咁急?

香港角色重中之重

一隻貨幣算唔算可自由兌換,《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有規定,港紙係其中一隻可自由兌換貨幣。於是出現一種情況,人民幣喺國際間唔可以自由兌換,但用嚟兌港紙香港要硬食,所以只要經過香港,人民幣可以去到全世界。
喺咁樣嘅情況之下,香港嘅GDP雖然佔全國比例不斷下降,但對中國而言仍係重中之重。除咗呢樣,以下根據國際清算銀行、金管局、貿發局、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等簡單歸納幾點:
‧2013年香港吸納直接外來投資770億美元,全世界排第四(美國1,240億美元、中國1,240億美元、俄羅斯790億美元)。
‧香港係中國最大嘅海外直接投資來源地,截至2013年底,來自香港嘅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為6,646億美元,佔全國的47.7%。
‧香港係中國最重要離岸集資中心,截至2013年底,797間內地企業喺香港上市,總市值1.8萬億美元,佔市場總值56.9%。
‧由1993年起,內地企業喺香港發行股票集資超過4,000億美元。
‧香港係僅次於倫敦同紐約嘅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香港係世界第五大外匯交易中心同最大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人民幣每日交易量近500億美元,支付量佔全球72%。
‧香港銀行對中國貸款總額2.87萬億港元。
‧2013年,香港發行嘅人民幣計價債券達1,170億元人民幣。
‧香港係中國最重要嘅轉口港,2013年,香港62%轉口貨物原產地係中國,55%目的地係中國。
‧2013年,香港貿易總值9,770億美元,相當於全球貿易總值18.8萬億美元嘅5.2%。
‧香港法律同稅制建全,3,700間海外公司嘅大中華地區總部喺香港。
‧2014上半年,投資銀行喺香港獲得近5億美元佣金,相當於喺新加坡、韓國同馬來西亞同期獲得佣金嘅兩倍。
從客觀數據可以見到香港對中國非常重要,而且中長期內都冇可能搵到另一個地方代替。中國面對最大嘅問題,係美元正在轉強,而中國經濟卻走緊下坡。在〈美國會加幾厘息〉*一文內提過,美國加息幅度唔會多過6厘,所以真正威脅唔係加息,而係美元強勢。人民幣國際化時美元轉強,如果人民幣唔能夠保持強勢,外資就好容易流出中國,香港喺呢個時候就顯得更加重要。除非中國準備鎖國或權力鬥爭引發其他問題,否則香港唔可能出現如六四鎮壓。(待續)
試想像一下,如果美元霸權嘅位置換成人民幣,共產黨就可以千秋萬世。
時代嘅騷動往往伴隨經濟衰退而嚟,因為當經濟唔係太差嘅時候,任何變革都容易引來抵制。大部份人覺得生活過得去,就會認為你嘅改變係多餘兼阻住佢搵食,最多前面加一句「我認同你嘅諗法好崇高,不過呢……」。只有當連睇TVB嘅師奶都覺得生活艱難時,人心先會大規模思變。正如十八世紀如果唔係小冰河時期連年饑荒,法國大革命未必會出現。
過去逃避經濟衰退嘅最好方法,就係搶掠他國財富。但時代進步咗,用槍炮直接搶演化為金融手段。八十年代日本就曾經中伏被美國打沉,日本中伏前以為靠炒地皮可以買起美國一雪二戰之恥,去法國蒙田大道買名牌都大聲啲。如此景象係咪似曾相識?
過去30年中國經濟平均年增長率超過10%,今年GDP預計7.5%,明年會更低。可以預期,人心思變嘅現象只會增大而唔會縮細,而美國所謂經濟復蘇其實亦步履不穩,所以人民幣要搶灘國際化。

人民幣乾坤大挪移

一隻貨幣要登上國際舞台,首先要有人用,而且要好多街外人用,閂埋門只喺自己國內流通無意思。因為當貨幣處於封閉環境,過度印銀紙會造成惡性通脹,津巴布韋就係咁樣。只有當貨幣成為國際級儲備並坐上莊家位置,印銀紙先可以打劫全世界。
貨幣要點樣先可以多人用?第一步當然係從貿易入手,所以人民幣國際化嘅三步係先做結算貨幣,再做貿易貨幣,最後做儲備貨幣。結算等於用人民幣計價,貿易等於人民幣滲透入實體經濟,儲備等於鎖死超印嘅銀紙。可見儲備貨幣係現代金融系統抽鑄幣稅最重要一步。
香港嘅任務係先做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而且要養大個池。香港人民幣業務由2004年開始,十年過去,已累積超過1萬億人民幣存款。當資金池夠大,先可以推人去借人民幣、發行人民幣債券、喺香港融資拎返去內地、賣人民幣計價理財產品等業務。所以人民幣過去長期升值,因為處於派籌階段,派籌嘅時候如果街外人投資人民幣蝕錢,就唔會一窩蜂擁去換人民幣幫佢建立資金池。所以港紙雖然有升值壓力,但政府官員一定唔敢郁聯繫滙率,因為要成就人民幣大業。
當資金池建立得差唔多,第二步就係滬港通。
滬港通嘅作用係加強人民幣喺兩地流通,旨在超出貿易層面,打入金融層面。人民幣就算成為全世界嘅實體貿易貨幣作用都唔大,因為以美國為例,美元對全世界嘅滲透性,虛擬、電子、金融等層面嘅應用,比實體貿易多四十倍,所以金融先係主菜。其次係內地需要搞番旺A股個場,具體可睇番本欄以往的一文〈A股勿睇得太淡〉*。
當資金池夠大,滬港通開波,如無意外就會取消港人每日兌換2萬人民幣嘅上限。下一步,就係引導內地資金出國,央行官員已表示同新加坡、英國討論緊RQDII(RMB 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到時內地資金就可以投資離岸人民幣市場。
RQDII後,就會再推QDRI(Qualified Domestic Retail Investor),即開放內地人可以投資海外股市同地產。搞咁多嘢,最後係希望可以喺海外發行人民幣計價嘅股票、債券,而且用人民幣派息。講白啲,即係要你養成用人民幣習慣。
共產黨係信馬克思,所以要估計其部署,要先了解其思維。馬克思嘅唯物辯證法其中有一點好重要嘅,係認為世事會因量變導致質變。意思係任何事只要持續地做,當個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臨界點就會出現,結果質都開始變化。
可以見到中國其實玩緊乾坤大挪移,人民幣去到唔同離岸市場雖然都唔係自由流通,但離岸市場同中國在岸市場之間嘅資金不斷流轉,如果離岸市場好似蜘蛛網咁不斷增加,最終雖無自由流通之名但已有自由流通之實。
就係呢個時候,美國停QE,美元轉強,日圓貶值。睇住你爭位坐,美國邊有咁順攤?(待續)


四年前有一張CCTV「群眾喜迎油價上漲」圖名震天下,相信你都睇過。後來被證實係惡搞圖,但今日嘅惡搞圖如古代民謠,互聯網時代觀察呢啲比起睇乜乜民調更加有效。
呢幅圖其實透視着中國將傳統經濟學調轉嚟玩。貨幣有外在值同內在值,內在值反映喺國內價格,外在值反映喺國際間價格,亦即滙率。近十年美國不斷催促中國將人民幣大幅升值,表面理由係因為美國長期貿易赤字,講白啲,即係話中國貨賣得太平頂爛市。但根據J-Curve Effect同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滙率係咪解決到貿易磨擦其實存疑,而且美國長期貿易逆差衍生出派籌效果,美元霸權更加穩固,所以呢個係偽命題。中國知道真正原因,唔肯將人民幣一次過大幅升值,又礙於雙方合作關係,所以出現群眾喜迎油價上漲一幕。
當時中國諗,如果人民幣不得不升,提高外在值對自己冇乜好處,倒不如調轉嚟做,提高內在值。所以中國一面加最低工資,一面減油氣補貼,藉住提高生產成本,而令最終售價提高。咁樣人民幣就算冇大幅升值,已達到美國表面上要求中國貨唔好太賤價嘅要求,既塞住美國把口,亦將所需升值嘅部份留喺國內,稍為補貼平民。
呢個概念香港人應該特別容易明白,當經濟衰退時,一係資產價跌,一係滙率跌。97樓市爆煲但港元滙率唔可以郁,所以經歷六年通縮期。此即前述概念嘅反面。
點解中國要咁樣做?因為八十年代日本嘅教訓歷歷在目。

人間五十年

日本神話傳說太陽神交咗三件神器畀天皇,分別係現存伊勢神宮嘅八咫鏡、熱田神宮嘅天叢雲劍,同埋東京皇居嘅八尺瓊勾玉。代代天皇相傳,意義就好比中國嘅傳國玉璽,所以後來日本人好鍾意用「三神器」嚟形容當代重要事物。
二次世界大戰後全世界百廢待興,需求旺盛嘅背景下各地經濟急速增長,五十年代中日本正處於「神武景氣」時代,出現咗新時代嘅三神器:黑白電視機、洗衣機、雪櫃。現代漢語用「景氣」呢個詞彙形容經濟,係來自日文。
第一波經濟增長由剛性需求帶動,第二波經濟增長就由提升生活質量嘅需求帶動。到六十年代中日本處於「伊奘諾景氣」時代,又出現新三神器:彩色電視機、冷氣機、汽車。當時日本嘅GDP已經超過西德,成為世界第二。就算到今時今日,買電器好多人仍然講究要made in Japan。
可以留意,日本早期經濟增長強勁,主要係靠出口起家,即係賺外滙。當出口需求飽和時候,就會出現轉型困局,尤其製造業。去到八十年代日本累積咗太多錢,而出口開始難做,轉型成為內需嘅過程中就容易出現炒風。凡係生意難做,賭場就旺,呢一點同樣香港人特別感同身受。九十年代香港製造業越來越難做,漸漸地大量廠商發覺做咩生意,不如賣廠賣地炒樓賺得仲快仲多,最終導致97樓市爆煲,日本都係一樣。
就喺呢個時候,美國提出似曾相識口號:美國嚴重貿易赤字,美元太強,日圓、德國馬克太弱,日圓應該大幅升值。喺1985年,以美國為首嘅五大國,包括日本、英國、法國、西德喺紐約廣場飯店開秘密會議,檯底下講掂數返去一齊做世界,喺外滙市場狂掟美元,做低美元口價。結果《廣場協議》後由原本250日圓兌1美元,三個月升到200日圓兌1美元,一年後更升到150日圓兌1美元。
但美元跌得太快引起國際市場大幅波動,終於1987年各國頂唔順,五大國連同加拿大,又喺巴黎羅浮宮講數,要一齊制止美元向下碌。當時美國其實可以用加息嚟緩和美元貶值,但美國又怕再加息影響經濟,所以就叫日本減息。同樣招數今日可能重現,歐洲已經開始買債,如果逼到中國減息,美國加息時間就可能延後。
日圓大幅升值後日本人赫然發覺買嘢越來越平,法國蒙田大道高級奢侈品商圈成街都係日本人,個個一袋二袋咁掃;將當年偷襲嘅珍珠港夏威夷買落嚟,島上八成商場、餐廳、酒店、度假村都係日本人開,年年去夏威夷度假嘆世界。日圓升值出口生意難做,加上減息,史無前例嘅全民炒樓狂潮湧現,無人相信土地會貶值,將樓同地按完再按有賺無蝕,當時東京二十三個區嘅地價夠買起全個美國。散戶買名牌,大戶買資產,三菱買起紐約洛克菲勒中心一半、SONY買起荷李活哥倫比亞電影公司、PANASONIC買起美國環球影業,剎那間日本人自信心返晒嚟,所有人都認為日本時代終於來臨,報紙頭版社論係要買起成個美國一雪前恥。
一個恥字,羈絆一個民族嘅命運。好多人唔知道,靖國神社最深處密室其實係供奉一把武士刀。日本呢個民族對事情有無法言喻嘅執着,而呢種執着,往往容易被人引導去想你到達嘅目的地。(待續)

Mr. Tregunter
註:作者為《地利根德閣》blogger,著作有《樓市撈底攻略》